人物访问 People Interview

设计共创 治愈人心

未标题-1.jpg

十年历练,既长也短,“我们所做的,远比说的多,”吱音创始人兼CEO杨熙黎(Lily)曾这样评价吱音走过的十年光阴。

大家对于吱音品牌有着许多印象标签,比如“家居界的戴森”、“小而美”、“中国设计品牌之光”、“有温度的家居品牌”等等。

当联络上Lily的时候,正值618直播与设计上海布展的高峰期,百般忙碌中依旧亲历亲为耐心做出回应,

为笔者留下了谦和、敬业的好印象,在分享个人相片时不忘叮嘱“不爱女强人形象”,并传送来若干生活化的、略带文艺感的图片,

这个小插曲不禁令人想到她在网络上的发问:文艺能够拯救生活吗?在吱音走过十年后的当下,这个问题更像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。


未标题-2.jpg

十年共创

杨熙黎(Lily)成长于文艺世家,硕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,主修智能家居,合伙人朱晖则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国立布雷拉美术学院,两个人都不喜社交,更追求喧嚣过后的静思独处,正因如此,两人在2013年成立了吱音品牌,渴望用家居设计治愈人心,用设计语音与世界对话。

“把好设计,用心的设计,分享给更多的人。做一个可以让我们值得骄傲的中国家具品牌。”这是吱音初创时的愿望,“取名ziinlife吱音,ziin是吱音的谐音,读起来像zen,希望让外国朋友也能一眼认出,ziinlife是一个来自东方的life style设计品牌。”

就这样,在上海杨浦区一个不到150平方米、人迹罕至的创意园区里,吱音开启了十年设计之路。Lily回忆说,当时划出一半的面积作为最早期的家具展厅,规模虽小、但志大,心里装着更广袤的世界,工作室的水泥自流平地面,在当时已算文艺,墙上还贴着一句箴言:“A lovely surprise to be!”像是从心底浮上耳边的声音。

吱音拥有非常多的创意和无数的作品,每个系列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与故事线,以至于甚至有人评论说很难讲出这个品牌的独特风格,事实上,创意精神串联起吱音所有产品系列的线索,“一千个人心中,有一千个吱音”,从「想由善思」到「融化的光」、在「平凡的色彩」中找到「角度的想象力」,用家具的「舒展运动」实现「文艺赋新」,「温柔的力量」支持着吱音走到了「几何的胜利」,在「隐形的建筑」和「光的微景观」中,吱音又找回了设计「微观的治愈」,再到「50’60’年代」的复古设计……吱音始终追求的是“既要好设计,又要好品质,还要好价格。”


未标题-5.jpg

更好的设计

信凳,是吱音品牌的第一件设计作品,Lily分享说,当时拜访了几十家工厂,就为了寻找适合的供应商,颇费周折,最终得以实现。信凳的造型看似简约利落,设计却不简单,结合了榫卯工艺和现代设计元素,凳面为四条曲线,看似摇摆实则坚固稳定,正如吱音对原创设计的信念。2023年,吱音为了纪念这件“原点”设计作品还推出了信凳拾年红特别版。

融化的光,是吱音2016年的作品,以「小小的光亮,就足以照亮方向」为理念,设计思路上向自然借光,把光巧妙地融入储物柜的设计中,让柜子的深处能随着时间推移、日转灯明,产生有趣的光影变幻,渴望使用者在打开柜门的那一瞬间,能够感到幸福。

当时间来到2018年,吱音有了“奇妙的平衡”系列,动与静,重与轻,瞬间与长久……吱音试图用设计去探讨平衡,一系列灯具、家具产品在造型上呈现视觉协调之美。2020年,用“几何的胜利II”再度探讨平衡美学,用设计探索物品与空间关系,给予结构秩序另一种注解,在相对的平衡中,包容更多可能性。圆形、锥形、直线曲线,用多元的几何造型组合和重组,来丰盈视觉新体验。


未标题-3.jpg

此外,吱音也尝试品牌联动设计,2023年与同为根植本土文化的「EXCEPTION 例外」推出“万物皆灵动”展览。本次展览以传统蚕织业为场景,呈现一套由多个基础模块任意组合,堆砌,翻折,移动的收纳展陈系统,结合例外一贯坚持的东方美学审美内核,形成东方哲学中“散而不乱,气脉中贯”的视觉体系。二者分别以家具和服饰作为表达介质,打破了静态的家具与随行衣着的固有形态,从衣架这一小点,到收纳系统的焕新,最后完成了整个品牌线下的商业体验创新。展位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空间,可移动的家具散布其中,营造广阔的东方美学语境。

2023年是吱音十周年里程碑,开启了一项特别的「10gether」共创计划,分为四个部分,Create together建筑家计划、Design together万友引力、Renovate together重塑制造计划和Inspire together灵感捕手计划,从不同维度,以家居为载体,在创作者,制造者,使用者之间搭建新的沟通方式,共同发挥创造力的价值。其中「create together·建筑家」亮相今年的“设计上海”,邀请了十位知名建筑师,一同完成一件他们希望在家中或工作室添置的家具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也呼应了吱音品牌一贯的创新与共创精神。“移岚茶几”,由无设建筑创始人顾忆设计,犹如一个行走的茶房;“不执桌”,由西涛设计工作室创始合伙人、主持设计师刘涛&蔡春燕设计,用随手可得的材料,轻松的搭接方式、可长可短的拼接使用场景,连成一张曲曲折折的桌子;乐比桌,由高目建筑主持建筑师张佳晶设计了一个有帘子的犬桌屋,让主人与爱宠在冬天能够有更亲密、更便捷的互动,节约空间也增添趣味。


未标题-4.jpg

历练与艰辛

正因为许多脑洞大开的创意,吱音在制作和经营过程中曾遇到不少阻力。Lily告诉我们说,“能够生产吱音的创意产品,并不容易。最初,没有大工厂愿意接我们的订单,量不大,活还多。产品创新度高、生产的难度高,用户的要求高,因为这‘三高’要求,我们被不少厂家拒绝过,幸运的是,遇到了同样抱有好奇心和追求的工厂,他们厌倦了各种抄抄补补的产品,希望制作出一些真正有意思的家具产品。”难的事情也是要做的,我们也想做一些中国人自己的东西,这句话出自某工厂主让Lily颇有感触,每次吱音新产品的打样,都让工厂“又爱又恨”,她说,这就是是新一代中国制造的缩影,也许某天中国设计会比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更具知名度。

特殊的疫情三年,让吱音亦经历了波折,卷入了商业化竞争的误区,用Lily的话来说就是“我们将这些年,通过创意和努力赚来的资本,又靠实力交了出去。还没仔细打磨「像家一样的家具店」,就在过去的三年里为这个失误交足了学费,只能‘壮士断臂’,而北京门店是我们失血速度最快的一条手臂。”

但一个插曲却触动了她,一位北京客户购买床垫时量错了尺寸,结果无法用电梯运上19楼,物流师傅放弃了,但吱音的两个员工凭借意志力硬生生把床垫搬上了楼。最终,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选址、设计和重建,吱音北京新店终于在最困难、最寒冷的冰天雪地里开业。

人生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,Lily觉得有这样一支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团队,还有喜爱和信任吱音的用户群体,哪怕明知会考个不及格,但依然值得负重前行。“从一开始吱音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,而是一群人的理想,由此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连结,”这句话来自吱音的《创始人说》,而关于吱音的未来计划,Lily亦给出了真诚的回应:“踏踏实实地创新和生存。”



- END -